查看原文
其他

《水浒》应从课文中清除?官方回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这些耳熟能详的剧情,都来自于《水浒传》。
对于不少人而言,课本里的《水浒传》文章节选、带彩图的《水浒传》图书、干脆面里的水浒卡,都是难忘的童年回忆。

近日,有网民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建议“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

——来自网民的质疑
“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显示,有网民留言称:“我对中小学选此书内容做课文深感不安,中小学不能给毒小说做推广宣传。”
该网民认为,此书恶毒污蔑丑化女性(其恶毒程度到了令人发指地步),情节极其不合逻辑(108人的大多数完全没有上梁山的逻辑,就是作者大笔硬勾进去的),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作者有越坏越好的反道德观),毁灭人类三观的程度刷新了人类下限。
“作者心理极其阴暗变态(咋恶心咋写),给武松、李逵、宋江这些人渣安排善终,给予它们无限的同情,歌颂它们滥杀无辜的恶行,是我见过的最毒小说。”
这位网民同时表示,《武松打虎》等两三篇课文确实好,但原书中武松、晁盖之流却是彻头彻尾的人渣。文笔好的小说多的是,不需要从毒小说中找课文素材。更要禁止任何学校向学生推荐水浒做课外读物。
——教育部门回应

对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日前作出专门答复。

截图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在答复中表示,关于这个问题,自古就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知名学者此前也认为《水浒》“蕴含着毒气和血腥气”,可见来信的顾虑与担忧有一定道理。

对于为什么将《水浒》收入中小学课文,甚至提倡整本书阅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水浒》文学价值巨大。《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可以说《水浒》是一部非常接地气、最能反映现实与人性的文学作品,书中很多创新之处,被后世文学争相模仿。仅从文法角度来说,全书“行文如行兵”,谋篇布局非常纯熟,将草蛇灰线法运用得淋漓尽致。

明代文学家金圣叹曾指出,水浒书中的十五种创新文法,包括倒插法、夹叙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等,这些写作手法直到今天,仍能常常看到。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文本的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等方面赏析作品,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

第二,《水浒》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水浒》价值取向与现代文明不合拍,是阅读《水浒》不可回避的问题。但阅读《水浒》是否必会造成中学生误入歧途?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当代青少年误入暴力犯罪深渊,与《水浒》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就算退一步来说,如今阅读的渠道太多太多,但单靠“堵”的方式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惟有理性地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随心所欲、听之任之,让学生个体“偷摸着自由阅读”相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水浒》内容被选入教材,又何尝不是明智之举?

不能一味地强调其经典性而完全忽略对学生困惑的引导,也不能因为其充斥“暴力”等元素而因噎废食,应该让学生理解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和“糟粕”,要以理性的态度来解读它,通过解读,实现解“毒”。所以,也要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能够用准确的方式引导中小学生实行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能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已经注重批判性阅读与思维习惯的培养,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这对学生阅读思维乃至个人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第三,《水浒》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这其实是前面两点的延伸。《水浒》没有给我们展现一个“正确”的世界,而是一个多样的世界。有善,有恶,有善与恶之间的种种不得已,幻想、隐忍、挣扎、妥协、反抗……一言一行背后都镌刻着人性的复杂。丰富且深刻的内核,是《水浒》被列入名著的理由,也是值得我们(包括中小学生)一读再读的根本原因。

中小学生该怎样阅读《水浒》这部名著呢?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读故事、读人物、读社会、读人性,如“庙堂失序与江湖理想”“个体失路的偶然与必然”“快意恩仇与暴力滥杀”等专题探究,学生带着这些思辨性的专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开展深度阅读,不仅能够进入文本深处,也能培养他们的个性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

阅读可以丰富思想、增长才干,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但如果阅读仅仅读了文字却无思考,那么阅读就没有任何意义。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的过程,能够有效筛选信息,“站出来”去分析思索深层意义,阅读才发挥了其真正的意义。所以,重要的不在于你“读了什么书”,而在于你“怎样把每本书读好”,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阅读,让他们学会判断,在经典书籍(包括《水浒》)中吸取精华,才能真正让阅读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

——网友这么看

这一问一答,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许多关注,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微博截图
有网友表示,《水浒》中的确有过多负面内容。而另外不少留言认为,提出质疑的网民有些多虑,而教育部门的回复可以“加鸡腿”。
微博截图。
有网友灵魂反问:“看了这么多年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路边上的杨柳被拔了?景阳冈武松打虎,真的有人去打老虎了?”
微博截图
还有理性的网友认为,凡事都应该辩证看待,最终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这一观点与教育部门所回复的“批判性阅读”不谋而合。或许,这正是包括青少年群体在内的现代人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应该秉持的态度。
对于《水浒》,你怎么看?

来源:中青网、中国妇女报、网友留言综合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